民心相通,大道同行|守护遗产 玉鉴文明<br>遗址保护利用及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中国文明网

民心相通,大道同行|守护遗产 玉鉴文明
遗址保护利用及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5-07-0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编者按:2025年6月11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中国新闻网共同承办,围绕“践行友好合作 推动文明互鉴”主题,与会嘉宾从“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民心相通,大道同行”等不同角度,分享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新思考、新实践、新成果。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遗址保护面积达220万平方米,是长江下游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从玉器研究到聚落考古,三代领队接力40年,最终揭示了“玉器—墓葬—祭祀—生活区”的完整文明链条。其中,龙首形玉器等珍品,为研究史前用玉制度及后世礼制演变提供了关键依据。近年发现的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印证了凌家滩作为区域宗教与权力中心的地位,其明确的祭祀功能,为“玉礼器”的存在提供了场景支撑,丰富了对凌家滩文化内涵和信仰体系的认识。

  自凌家滩遗址发现以来,我们创新文化研究方法,主动对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设立了“凌家滩考古工作站”“长江流域(皖江)中华文明研究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第五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和多次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等学术活动。通过研究赋能,设立凌家滩文化研究院,推动公众亲身触摸文明。

  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凌家滩文化IP成功登陆香港国际授权展!在那里,我们的文创产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游客。他们驻足观赏、互动体验,让凌家滩的文化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

  这些文化交流的成果告诉我们:凌家滩不仅是安徽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它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架起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孙良凤/安徽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