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教育为媒互学共鉴
展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地方高校担当
展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地方高校担当
编者按:2025年6月11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中国新闻网共同承办,围绕“践行友好合作 推动文明互鉴”主题,与会嘉宾从“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民心相通,大道同行”等不同角度,分享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新思考、新实践、新成果。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合肥大学将地方性和国际化相融合,以德、韩等国为基点、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73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近年来,学校顺应网络文明交流互鉴形势,以教育交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为基础,在服务开放大局、集聚优质资源、展示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一是多渠道教育交流互鉴,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共办一个研讨会。学校与德国高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先后共同举办17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中德两国高教领域专家累计5000余人次参会。共建一个学习平台。学校适应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要求,与上海开放大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式文凭学习体系。共探一个育人模式。学校坚持双向合作,累计派出4000余名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接收来校留学生2300余名,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人才300多名。
二是多方面发挥政校企合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集聚国际资源。学校积极承办“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海外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江淮海归高峰对接会”等重要外事活动。主动发挥孔子学院作用。学校在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市成立孔子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人文交流,累计开展活动226场次、2.27万人次参加。主动办好线上线下赛事。学校连续举办24届中德工业设计workshop,累计参与近2000 人次。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共同举办“合肥大学杯”汉语演讲大赛10届、“顺天乡杯”韩国语大赛17届。
三是多角度讲述中国故事,提升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效力。注重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性。学校将留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一线体验相结合,既增强了专业能力,也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注重日常交流中媒介宣传的创新性。我校英语专业留学生——俄罗斯女孩丽雅在毕业之后留在中国,精耕自媒体,在抖音上向国外朋友分享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旅行经历,粉丝数量达到了303.8万,每个视频都有2万+的点赞,互动率也很活跃,已经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网络使者。注重事业留人中同频共振的吸引性。德籍教授汤卫思来肥16年,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还邀请了多位来自德、澳、柬埔寨等外国友人来校,共同参与计算机智能算法相关研究工作,将个人发展融入校地发展中。(贾峰/合肥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